全面理解“二十条”加快补齐防疫“短板”
2022-11-18 09:01 来源:网络发布者:燕梦蝶阅读量:18967

近日,国务院向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机制综合组下发《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不仅对现行疫情防控政策进行了优化调整,还对加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作出了重要部署。
当前形势下,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的国情如何?加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补齐防疫“短板”的意义何在?多位专家对人民网财经表示,新发布的优化疫情防控“二十条”不仅对当前防控工作提出了更加细化、精准的要求,也为下一步工作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和可靠的依据。
疫情防控政策的优化调整是基于怎样的国情?
世界卫生组织11月15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超过6.3亿,死亡659万人。目前疫情继续在全球蔓延,其最终走向仍存在很大不确定性。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弱势人群众多,地区发展不平衡,医疗资源不足,部分地区疫情有一定规模。受病毒变异和冬春季气候因素影响,防控形势严峻复杂。“优化后的措施可以明显缓解各地疫情处置中遇到的一些瓶颈和障碍。”雷超说。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教授宋桂伦分析,“国二十条”的出台表明,基于病毒变异的特点和前期积累的诸多有益经验,应该采取更加精细、精准的措施防控疫情。在科学准确控制风险区域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缩小控制范围和人员。
奥米克隆的变异株传播速度更快,隐蔽性更强。企业、学校、养老院、精神病院、福利院等重点机构人员密集,尤其是老年人等弱势群体抵抗力较弱。一旦传入感染,很容易造成聚集性疫情,处理起来非常困难。
“把重点放在准确控制疫情蔓延上,会以尽可能小的经济和社会成本产生最好的防控效果。”宋贵伦说。
如何理解和落实加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最新的二十条措施,既优化调整了现行疫情防控政策,又强调加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提出了加强医疗资源建设、有序推进新冠肺炎疫苗接种、加快新冠肺炎治疗相关药品储备、加强重点机构和重点人群保护等四项措施。
宋贵伦指出,一方面,各级政府要立足本地区需求,抓紧增加必要的医疗资源,同时挖掘内部资源,整合社会资源,坚决防止等、靠、想;另一方面,要发动群众,做好个人防护。
“个人及时接种新冠肺炎疫苗,按要求完成核酸检测,相关部门加快新药研发,加强重点人群保护至关重要。”宋贵伦说。
Xi交大二附院感染科主任医师贾晓莉表示,“二十条”中提到加强人力、床位、药品、疫苗储备等关键能力建设,主要是保证人、货的储备,建立经得起检验的有效机制。“这为我们下一步做好工作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和可靠的依据。”她强调。
结合工作实际,贾晓莉提出,在加强医务人员队伍建设中,要注重对口专业人才的培养,重点培养感染、呼吸、危重、麻醉等方面的医务人员,发展医学专科和疫情防控能力。此外,还应加强包括妇产科和儿科在内的相关专业人员的培训,确保特需患者的治疗和安全。
中国南北维度跨度大,各地温差大。即使同时发病,环境因素引起的疾病也存在差异,患者存在地域和个体差异。贾晓莉建议,在治疗总原则的指导下,各地要结合实际情况,形成个体化治疗方案,组建医疗储备队伍。
“应该从多方面入手,控制疫情和重症病例比例,让医疗资源得到充分释放,避免医疗流失风险。”贾晓莉说。
相关新闻-
和优化建设“两手抓”疫情防控“二十条”意义重大。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