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梗救治日:急诊科医生教你读懂心脏发出的求救信号
2022-11-20 10:19 来源:网络发布者:柳暮雪阅读量:11025

11月20日是我国心肌梗死的治疗日。近年来,我国心肌梗死发病率明显上升。急性心肌梗死是最常见的导致院外死亡的心血管疾病,也是最常见的导致猝死的心血管急症。那么,什么是心肌梗死呢?心梗的前兆会发出哪些求救信号?哪些人是心梗的高危人群?如何预防心梗的发生?人民网记者就此采访了急诊总医院急诊科主任医师苗郭斌。
根据齐的说法,心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它负责将血液泵送到全身的器官和组织。如果把心脏比作人体的发动机,那么给心脏供血的冠状动脉就是发动机的油路。一旦发生冠状动脉闭塞,心肌梗死,简称心肌梗死,一般指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的急症。冠状动脉闭塞使动脉壁上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因寒冷、情绪激动、疲劳等刺激而破裂脱落,血小板粘附、聚结形成血凝块,从而形成血栓。最终心肌缺血缺氧会导致患者猝死。
“心梗的典型症状是胸骨后或心前区剧烈挤压性疼痛,可放射至左肩和上肢,持续15分钟甚至半小时以上。同时常伴有出汗、烦躁、呕吐等症状,有濒死恐怖感。这些都是发自内心的求救信号。”齐郭斌说道。
苗提出,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包括老年、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吸烟等。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重度肥胖、长期熬夜、过度吸烟、超龄等人群都是心肌梗死的高危人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挽救心肌梗死患者生命的关键,也是改善其长期生活质量和预后的基石。
预防心梗,要勇往直前,养成“护心”的好习惯。苗郭斌建议,日常生活中要保持低盐、低糖、低热量的饮食,补充鱼类、坚果、酸奶等。适量,保证营养均衡,少吃油炸和富含胆固醇的食物。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的早期干预可以避免对血管的进一步损害。戒烟戒酒,生活规律,科学锻炼,定期体检,保持心情愉快,避免过度劳累。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