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银发族”破解“数字困境”
2022-11-21 08:40 来源:网络发布者:如思阅读量:19641


当前,“银发族”正在加速融入网络社会,适应互联网应用老龄化的行动持续推进,进一步激发了老年群体上网、用网需求的活力。专家认为,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社会救助、家庭反馈等多方面齐头并进,将积极解决老年人的数字鸿沟问题,推动数字红利惠及全民。
推动老年人融入互联网。
“智能手机什么都好,但是很多功能看不懂。”“用26键输入法的时候,我手指比较粗,经常一次按两个键。”“如果我不小心点击了一个广告,就不容易关掉它。”“手机经常会自动安装一些软件...面对各种互联网应用,很多老年人直言不方便。
近日,中央民族大学相关课题组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反映了互联网时代老年人的“数字化困境”。报告显示,仅有1.18%的受访者表示“非常了解并经常使用”,13.24%的受访者表示“熟悉并经常使用”。67.5%和58.3%的老年人认为上网时字体大小和字符间距不符合他们的生理状况,难以看清字符。47.75%的老年人明确表示不愿意学习新的应用软件,许多受访者拒绝接触“非必要”软件。
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陆续出台互联网老龄化和无障碍改造方案,推动老年人融入互联网,方便共享民生服务。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有效解决老年人使用智能技术困难实施方案》,针对涉及老年人的高频事项和服务场景,明确提出“坚持解决突出问题和形成长效机制相结合”。
2021年,工信部启动了“互联网应用老化和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重点开展互联网网站和移动互联网应用老化和无障碍改造。《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进一步做好互联网应用老龄化和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实施工作的通知》要求积极融合应用新技术,有效推进丰富多样的产品和便捷服务,提升互联网应用无障碍普及率。
用爱弥合“数字鸿沟”
一系列互联网老龄化、无障碍改造措施初见成效。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第50次中国互联网发展》显示,2022年上半年,我国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数字化老龄化和信息无障碍服务不断推进。截至2022年6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已组织完成452个网站和应用软件的老龄友好、无障碍改造和评估,不断贴近老年人和残疾人的应用需求。
适应互联网老龄化、扫除互联网障碍的紧迫性日益凸显。消除“数字鸿沟”的核心从“要不要做”变成了“怎么做”。更符合现实、更贴近用户需求的互联网转型成为数字时代公共服务的重要议题。
有研究机构梳理了第一批列入适老化无障碍改造名单的互联网应用后发现,相关应用的改造进度参差不齐,大部分老旧应用远未达到合格水平。比如个别应用软件的关怀模式只出现在首页,一旦跳转到其他页面,就会回到正常模式;很多互联网适老改造都是站在年轻人的角度考虑老年人的需求,把适老改造简单理解为调高音量和字体……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适老产品和服务标准较少,产品和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随着互联网老龄化和无障碍化改造的深入,消除“数字鸿沟”的措施应该落实,消除“表面文章”。中国政法大学法治传播研究中心副主任万荣认为,对老年群体的常规基础研究不充分,互联网的老龄化转型缺乏数字化标准,导致很多情况下的转型流于表面。在转型过程中,需要通过传统渠道进行更多的公益宣传,帮助老年人养成参与和使用互联网的习惯。
业内人士认为,有关方面应该用心推进信息无障碍建设,弥合“数字鸿沟”,在各种升级迭代中努力做减法。通过降低运营门槛,真正提升老年用户体验,让全社会共享数字化发展红利。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